
編者按:為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,大力弘揚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,我們推出省直機關受表彰的全國先進工作者陳照春、吳啟樹、林敏等先進事跡,激發省直機關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,在奮進新時代新征程上擔當作為,再創佳績。
林敏:以腳步丈量山河 用堅守詮釋擔當
地質人的青春該是怎樣的模樣?是二十年如一日的深山密林,還是千里之外的荒野邊疆?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區域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敏,一個80后的正高級工程師、理學博士,用他的足跡給出答案。
扎根一線,寶劍鋒從磨礪出
自2004年參加工作以來,林敏傳承弘揚地質“三光榮”精神和新時代地質工作優良傳統,始終奮戰在地質調查最前線,把“辦公室”搬到了崇山峻嶺間、荒原戈壁上,搬到了人跡罕至的原始林區,他身負數十斤地質裝備,穿越沼澤、攀越峭壁,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山川。他主持完成1: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12個圖幅,參與1:2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6個圖幅、1: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36個圖幅,累計野外作業超3000天,足跡遍布福建、內蒙古兩省區近6萬平方公里土地。作為地質戰線的“老兵”,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同事,更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拼搏進取的行動,成為扎根一線的青年榜樣。
創新突破,勇攀科技高峰
在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工作中,他帶領團隊勇闖“無人區”、敢破“天花板”,尤其在火山巖地質調查和古生物調查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果。針對大興安嶺中生代火山巖帶調查難題,他發展并完善“火山構造-巖性巖相-火山地層”填圖新方法并應用于實踐,推動該地區火山巖調查水平躍居國內領先行列。他牽頭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等頂尖科研團隊合作,在八閩大地展開“尋寶”之旅。在上杭、寧化、政和等沉積盆地,相繼發現一大批恐龍、鳥類等古脊椎動物化石:命名福建省首只恐龍骨骼化石“奇異福建龍”,填補全球鳥類起源時空演化部分空白;發現“政和動物群”,為研究晚中生代陸相生態系統的演化提供了全新窗口;在政和地區找到世界最古老鳥類化石之一——“政和八閩鳥”,這一迄今唯一確切的侏羅紀鳥類化石,改寫了鳥類演化歷史,被稱為“劃時代的發現”。相關研究成果兩度登上《Nature》期刊,為我國古生物研究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傳承匠心,培育地質新軍
作為技術帶頭人,他深知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”,精心構建“理論+實踐”培養體系,推行“老帶新”結對機制,從野外路線設計到室內資料整編,全程手把手指導年輕隊員,將嚴謹治學的態度和開拓創新的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。在他的悉心指導下,團隊先后培養出正高級職稱4人、省級技術能手5人,所在區域地質調查所獲評省級青年文明號,團隊榮獲福建省青年突擊隊稱號。從野外現場到學術講堂,他用行動詮釋著“傳幫帶”的責任擔當,讓地質精神薪火相傳。
二十載春秋,林敏以地質錘為筆、以山河為卷,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地質人的使命擔當。在他身上,展現地質工作者人性光彩的“三光榮”精神愈發生機勃勃,激勵著更多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。